□本报记者 符庆琰
2024年,我市科技创新捷报频传:荣获“2024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1家,已获认定广西“瞪羚企业”1家,全市广西“瞪羚企业”累计达7家;新增广西田东锦桂科技有限公司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和广西氧化铝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两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41项……
科技创新,铸就发展新优势
高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2024年8月9日,全区科技大会、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202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我市共有7项科技创新成果上榜,其中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百色市东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的“香花油茶新品种选育及利用”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其他成果分别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凸显。2024年10月,广西华银铝业与广西大学联合申报的“广西氧化铝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成功入选自治区科技厅第五批中试研究基地名单,成为百色唯一一家获得该认定的企业。
科技实力源自资金、设备、人才等多方发力。2024年12月中旬,由百色市科技局和金融监管部门联合主办的“科创百色 金融赋能”科技型企业金融对接会,为数十家科创中小企业介绍金融产品和政策,并现场和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为企业答疑解惑,精准对接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打通科创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后补助奖励570万元。
2024年9月上旬,中国—东盟氢能产业基地揭牌暨签约仪式在百色市举行。
2024年12月中旬,百色市年产130GW御风合金边框项目在百色长三角(飞地)先进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
2024年12月下旬,百色市榕融氧化铝连续纤维制品项目首期产线投运。
一个个高端项目引进落地、一间间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全自动流水线昼夜不息、一批批专业学者和企业家汇集红城共谋发展愿景……翻开百色工业2024年的画卷,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景正徐徐展开。截至2024年10月,我市获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15个、“千企技改”项目33个。
科技兴农,产业发展有底气
如何让科技资源与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符合百色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科技特派员进村、入企、到基地开展服务,用勤劳的汗水将答案写在了大地上。
2024年的春蚕养殖时期,桑树枝繁叶茂,春蚕茁壮生长。国家科技特派团那坡团团长、百色市蚕业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文柳璎穿梭在桑园、蚕房,问诊小蚕病情,讲解桑园高产技术。
文柳璎忙碌的身影是百色科技特派团专家们工作的写照。
创新之道,惟在得人。2022年以来,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委共向百色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市)选派科技特派团帮扶专家81名,组建20个产业组。
百色市聚焦短板弱项深化合作,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人才优势作用,聚焦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配合科技特派团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讲解、示范服务、带动参与等方式,对当地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等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帮带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能、产业经验的本土农业科技人才,促进本土农业产业创新支撑和科技人员能力素质双提升,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智慧农机”,助力好“丰”景
在“春耕”和“秋收”的季节,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驰骋在田野上,农机和农机手都是大地上的“主人翁”。
2024年11月29日,2024年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平果市召开,凤梧镇振梧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文辉向大伙介绍一位能干的“助手”——电动剪。
“用电动剪剪甘蔗刀口整齐,不裂根,保证了第二年老根的发芽率。因为不用弯腰屈腿作业,还尽可能地贴近地面剪,每根可以多剪几两,每亩至少可以增加收入50元。电动剪机收作业每亩补贴110元,加上节省的人工成本,每亩可增加收入300多元,我打算趁这次厂家来推广的机会再买30把。”黄文辉说。
无人植保机械、农用动力及运输机械、种植施肥机械,从播种、施肥到喷药、收获,全流程能够实现自动化……科技创新的力量注入大地,农民在指尖进行“云端”种地,智慧农机带动传统农业提档升级,为百色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每一寸土地在科技的推动下,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2024年,全市共完成主要农作物机械耕作226.8万亩,机械种植32.24万亩,机械收获119万亩,有力有效护航春耕、夏季“双抢”、秋收冬种等重要农时生产。截至2024年12月,市农机中心积极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多措并举优化服务,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精准高效落地,不断推进全市农机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方面,已发放补贴资金2793.44万元;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方面,已办理农机报废补贴146台,补贴金额112.63万元。
启迪科学梦想,播种创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走进科技展厅,与智能机器人对战、体验非遗文化……2024年10月下旬,全区乡村学校少年宫科技体验日活动在百色市科技馆举行。来自全区的45支参赛队伍在这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制作、智能机器人竞技对抗、无人机飞行、航天主题科普教育展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全市12个县(市、区)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43个,实现所有乡镇学校少年宫全覆盖。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文化底蕴,打造特色亮点,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芦笙、舞狮、古壮拳、壮剧等特色课程,基本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长期坚持、成效明显的少年宫品牌项目。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科技体验进乡村学校少年宫”等系列活动,“点燃”百色老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梦。
截至2024年10月,全市累计开展科普大篷车“三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巡展和市科技馆进校园活动33场次,受众达4.5万余人次。2024年以来,我市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第38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参加第21届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跨区域面向东盟国家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参加第二届广西青少年航空航天教育竞赛决赛,获一等奖28个、二等奖73个。